2015年7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表決通過了新國家安全法。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為適應國家安全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國以法律形式確立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舉措。
據了解,新國家安全法涵蓋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等各個領域,且對各個領域的國家安全任務進行了明確,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信息安全領域:國家首提“網絡空間主權”
新的國安法規定,國家建設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并加強網絡管理,防范、制止和依法懲治網絡攻擊、網絡入侵、網絡竊密、散布違法有害信息等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這部法第一次明確了‘網絡空間主權’這一概念,這可以理解為國家主權在網絡空間的體現、延伸和反映。”王振民說。
據介紹,隨著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和應用的迅速發展,網絡信息技術廣泛運用于國家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各方面管理中,各國都在加速構建各自的網絡與信息安全保護體系。一些西方主要國家為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很早就制定了法律法規,并將維護網絡安全納入了國家安全戰略。
國家安全任務:落實職責機關,公民護法行為受保護
在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方面,新法要求。國家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快發展自主可控的戰略高新技術和重要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加強知識產權的運用、保護和科技保密能力建設,保障重大技術和工程的安全。國家建設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提升網絡與信息安全保護能力,加強網絡和信息技術的創新研究和開發應用,實現網絡和信息核心技術、關鍵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信息系統及數據的安全可控。
新法要求,國家安全危機事件發生后,履行國家安全危機管控職責的有關機關,應當按照規定準確、及時報告,并依法將有關國家安全危機事件發生、發展、管控處置及善后情況統一向社會發布。
新法同時明確,公民和組織支持、協助國家安全工作的行為受法律保護。公民和組織因支持、協助國家安全工作導致財產損失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補償,造成人身傷害或者死亡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撫恤優待。在國家安全工作中,需要采取限制公民權利和自由的特別措施時,應當依法進行,并以維護國家安全的實際需要為限度。
4.15全面國家安全教育日
此外,為提升全社會的國家安全意識,新國家安全法將每年4月15日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規定,國家加強國家安全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公務員教育培訓體系,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