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一周,可謂是信息安全大事件頻出的一周:8月3日,中國政府采購部門將“賽門鐵克和卡巴斯基”從安全軟件供應商的名單中剔除,而中標的5款產品全部為國產品牌;8月6日,美國蘋果公司10款產品因未按照規定提交有關證明材料和承諾文件,失去進入中國政府采購名錄資格。
中央國家機關集中采購軟件項目,是由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組織的協議采購項目,是中國政府采購領域級別最高、覆蓋面最廣的采購項目之一。據了解,在前幾年的政府采購中,賽門鐵克、卡巴斯基等國外安全軟件都榜上有名,但這次的政府采購名單中,國外安全軟件廠商幾乎全軍覆沒。
無論是賽門鐵克、卡巴斯基還是蘋果,禁購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國家信息安全。這也是一種趨勢,將來很有可能地方政府和國家企事業單位也將不會再采購包括卡巴斯基和賽門鐵克在內的國外軟件商。據業內消息人士的介紹稱,不少國有企業譬如中國石油、中石化、中國煙草公司、中國金融幾大銀行已經開始卸載賽門鐵克的安全軟件。
不過,此次事件中涉及到的兩款反病毒軟件卡巴斯基和賽門鐵克均否認了中國政府“禁用”它們的軟件,稱只是“個別類型”。
但不論如何,國外安全軟件優勢不再,國產安全軟件產品和市場優勢明顯已是不爭的事實。 據市場數據顯示,2013年,政府行業市場份額國產殺毒軟件品牌占比超過80%。對中國來說,隨著國產安全軟件近年來的不斷發展,對國外安全軟件的依附度正逐年降低,政府行業表現尤其明顯。
相比民用市場,政府市場更關心產品的可控性和合規性。因政府的安全要求非常高,如果產品不可控,政府無法對國外安全廠商的源代碼進行完整的安全審計,一旦出現不為人知的后門或漏洞,國家將會遭受巨大的損失。
自2013年,“棱鏡”計劃的曝光使得美國政府及合作企業假以國家安全為由、在全球范圍內展開的網絡攻擊、信息竊聽圍獵行為得以敗露;敘利亞內戰中由雙方黑客參與的網絡空間攻防再次證明信息安全戰爭全面參與現代化戰爭;“Heartbleed”大型安全漏洞浮出水面,使得數億用戶面臨安全風險;OpenSSL出現“心臟出血”安全漏洞、eBay數據大泄漏、GnuTLS的協議漏洞等等引發全球網絡安全恐慌……
諸如此類,全球安全危機事件頻發,信息安全成為全球關注焦點。迫使全球各個國家已將信息安全建設投入上升為國家安全軍備競爭,中國對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視程度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去年11月12日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開始、隨后發動“去IOE”運動、建立網絡安全審查制度等等。然而,要保障我國信息安全,不僅需要IOE”運動和審查制度。更要從根本上提升中國網絡安全自我防護能力,大力支持信息安全技術的研發,用自主可控的國產軟硬件和服務來替代進口產品。只有建立起完全自主、安全可控的核心系統,才能確保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否則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信息安全問題。
從上文中我們也不難看出,政府采購中明顯加大了對國產信息安全產品的支持力度,這意味著未來國產廠商將有更多的機遇。信息安全領域的市場變化多是由信息安全事件影響和政策驅動的,但在應對新的安全威脅上,無論是技術還是產品,目前國產安全軟件依舊任重道遠。
所以想要真正占領市場,國產品牌不僅需要繼續加大技術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產品功能的研發,未來必須在數據保護。用實力證明自己,共同努力推動我國信息安全產業不斷發展,捍衛我國的信息安全主權。